自动跟随电动轮椅:UWB 技术助力无障碍出行
对许多行动不便的人士而言,电动轮椅是他们日常出行的“第二双腿”。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轮椅使用者仍然会遇到一些麻烦:比如临时需要下车走动时,轮椅必须停放并在回程时推回来;或者护理人员需要同时照顾病人和操作轮椅,容易手忙脚乱。自动跟随电动轮椅的出现,正是为了让出行更加便利和智能,而这项能力的关键,依然来自 UWB 高精度定位技术。
一、应用场景:行动辅助的智慧升级
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:
- 康复训练
使用者在康复中心下车走动时,电动轮椅会安静地在身后跟随,不会丢失位置,也无需护理人员推行。 - 日常出行
用户在公园或商场中行走,轮椅在 1–2 米范围内自动跟随,随时待命。 - 陪护模式
对于老人或病人,护理人员可佩戴 UWB Tag,轮椅则自动跟随护理人员移动,实现“随行照护”。
这种体验极大提升了 独立性 与 便利性,让电动轮椅不仅是代步工具,更是智慧出行伙伴。
二、技术架构:从定位到控制的完整链路
自动跟随电动轮椅的设计更强调 稳定性与安全性,其系统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:
- 定位与感知系统
- UWB 定位模块:通过 TOF 或 PDOA 测距和角度,实时获取用户与轮椅的相对位置。
- IMU 传感器:检测轮椅的加速度、角速度,用于姿态估计。
- 视觉/激光雷达:识别障碍物,保障在复杂人群和道路中的安全。
- 运动控制系统
- 双轮差速驱动,支持原地转向。
- 控制算法常采用 PID + 预测模型,在跟随时避免“追尾”或“延迟反应”。
- 核心算法
- UWB 距离计算:使用TOF + PDOA融合。
- 卡尔曼滤波:融合 UWB 与 IMU 数据,减少定位跳变。
- 路径规划与避障:采用 DWA(动态窗口法)或 VFH(向量场直方图),实现动态避障。
三、实际应用中的难点
1. 多径效应与遮挡
在室内环境(如医院),UWB 信号容易受墙体和设备干扰,需要 多天线布置 + 算法修正。
2. 速度与安全的平衡
电动轮椅重量大、惯性强,若跟随速度过快,容易出现刹车不及时的风险。因此系统必须限制最大速度,并设置多重刹车机制。
3. 用户交互
用户需要随时切换“自动跟随”与“手动驾驶”,这要求系统界面足够简洁,常见方案包括 一键切换 + 语音交互。
四、未来发展方向
1. 智能陪护模式
轮椅可通过 UWB 与护理人员、家属的设备绑定,实现“群组跟随”或“多模式切换”。
2. 远程召唤功能
用户可通过手机或手环唤回轮椅,避免在大范围场地中找不到车的尴尬。
3. 智慧城市融合
电动轮椅未来可能接入智慧出行系统,支持与电梯、无障碍通道联动,实现真正的无缝出行。
五、结语
PSICV博赛智行赋能的自动跟随电动轮椅不仅是 UWB 技术在无障碍出行中的落地应用,更是关乎 人文关怀与社会包容性 的创新。它能让行动不便的人士获得更多自由与尊严,也能让护理人员减轻负担。随着定位、避障和控制算法的不断成熟,这类产品有望成为未来智慧养老与无障碍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